高考刚完,老师就叫毕业生交20元广告款,在当地电视台打广告,以感谢老师的栽培。这样的怪事,发生在梁平县红旗中学。
谢师,这应该属于“高考经济”最后一拨热潮了。笔者留心观察在一些大型酒店悬挂的广告中,“谢师宴”、“金榜题名宴”等名目繁多的套餐非常醒目。
而在一些礼品店,毕业纪念礼品和部分高档礼品销售得非常火爆,购买者大都是一些高三毕业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在当地电视台打广告“谢师”的怪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近些年功利思想逐步侵蚀校园文化,原本单纯的师生关系也显得犹为复杂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原是世间最淳朴的一种感情,因为教、学情不以任何物质的东西为媒介,而如今居然用酒肉、广告来衔接,自然就失去了本色。试问,如此变了味的“谢师”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几许无奈呢?
我们总是说在高考这一事件上心态最不沉稳的就是学生和家长,孰不知,那些老师同样也在蠢蠢欲动。在非常规、非常态、非常效的集体无意识支配下,社会心态顿时变得浮躁、变得焦虑,变得面目全非。一旦金榜题名,“范进式”的激动绝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老师同样有着一样的癫狂,让毕业生在电视台打广告“谢师”当属这种癫狂最为“露骨”的表现形式了。
谢师,谢师,从最初的口头表示,到后来的设宴款待,甚至是红包相赠,一直到今天的广告谢师,笔者诧异,即是“谢”,非得设“宴”不可吗?精心培育学生是教师职业与生俱来的责任和品格,学生有成原本无须谢,无论是“谢”者,还是被“谢”者都应该厘清“谢”字的真正含义,而不应该在“面子”上多做文章。学生得高分,这已是对老师平时辛勤教学最好的回报之“礼”。各位老师们,请千万不要让“谢师”变了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