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类文明、展示当代教育!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京ICP备05058824号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 国家教育信息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各地信息 > 江苏省 > 正文

资深教师权威分析南京高考二模

http://www.modedu.cn 发布时间: 2006-5-8 15:26:00  来源: 南京日报  金陵晚报
【字体:  】【打印】【关闭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为期4天的南京市高三学生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开考。为让考生更好地把握此次模拟考试透露的信息,为下阶段复习做准备,当日记者邀请中华中学、南京一中的高三把关教师,对首日开考的语文、化学、地理3门试卷进行了点评。 

语文:从生活中灵活学习 

(南京一中高级教师陈来香) 

  此次“二模”语文试卷较“一模”难度有所降低。试卷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考生要好好掌握基础知识,扎实学好语文;二是要善于观察、思考,注意从生活中灵活学习语文。 

  试卷第一卷客观题部分比较简单。第二卷语言运用题出得很好,不仅贴近生活(为商场拟写广告语、留言条、进行图文转换),而且内容清晰、要求明确。另外,此次作文的要求是,以“繁”与“简”为话题,写一篇不限文体的作文。话题较为宽泛,“繁”可理解为繁复、繁杂、繁琐;“简”可理解为简约、简明、简单。可写两者关系,也可写其中一方面;可写自然,也可写人生。审题应该不是大问题,关键在立意的高下,表达的高低。文章不能就“繁”、“简”的概念作简单述说阐发,而应就两者的关系或其中的一方面作一些思考和深发,写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内容要充实。 

  对于下阶段的复习,首先考生要好好复习基础知识,把最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另外要尽可能地多读一些文章,多关注生活,尽可能提高语文素养。对于高考作文,学生可通过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提升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感悟,获得鲜活的写作材料,从而把原汁原味的生活写进作文。 

化学: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南京一中高级教师彭小蓓) 

  本次高考“二模”化学试卷较好的体现了2006年江苏考试说明的新变化。例如,试卷结构有较大变化,选择题由原来的74分改为60分,题量减少3题;非选择题总分调整为90分,题目增加了一大题。 

  另外,试卷突出的特点是特别注重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试卷的实验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不仅涉及物质的性质、制备、检验、推断等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也重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的考查,还注重渗透化学与社会、环境的联系,这些都启发学生最后阶段仍要认真对待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关注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方案的选择,及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 

  在最后冲刺阶段,建议考生要以平静的心态重新走进课本,将课本从头到尾认真浏览,对于书上出现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记忆,如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验习题等)以及所有的化学方程式等。 

  另外针对高考,考生要整理高考热点和基本题型,结合高考中常见考点,根据自己复习情况自主归纳整理一些小专题,进行针对性复习。 

地理:突出空间定位能力 

(中华中学市地理学科带头人李强) 

  本次“二模”地理试卷充分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如“全球未来十年居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东部沿海三家境外投资建厂企业的原料、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贵州黄果树景区全面规划等资料”,为考生设置了多种地理新情景。全卷在考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了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计算能力、描述能力、分析资料能力、判断及反思能力等的考核。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要注重对地理思维方法的感悟。在解答、思考各类精选模拟题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拓展、变通,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特别要注意练习后的总结思考,要及时总结各种地理思维方法,具体落实到对每类题型需注意的事项上,找到解答各类试题的“钥匙”。另外,要加强答题技能训练,答题时要注重规范性、逻辑性。
 
  昨天我市高考“二模”开考的是数学和英语。本报邀请资深教师对两门试卷进行了分析。

数学:考查数学在实践中应用能力

(南京一中高级教师刘訔)

  此次“二模”数学试卷题型、难度上都有变化。难度系数设置与高考相仿,预计南京市均分为82分左右。试题结构符合江苏高考说明,选择题10题,填空题6题,每题5分,共80分。试题以课本改编题、创新题为主。试题按考试说明要求,重点考查能力,并对思维提出较高要求。如第19题为应用题,学生并不了解试题的背景,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比较、分析,化归为熟悉的数学模型——双曲线,考查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冲刺阶段考生切忌追求所谓的技巧和死做题。在现实训练中应进入实战状态,重视得分的策略,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对难题的前一至二小题应进行正确的阅读理解,并进行一定的书写,可能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英语:出现对话填空新题型

(南京一中英语教研组组长陈尚军)

  “二模”英语试卷难度适中,试卷出的很灵活,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对话填空是今年的新题型,一部分学生还不太适应,一方面是由于题型新,另一方面也因为训练并不是很对路子,因此今后还要加强练习。

  书面表达也体现了这次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内容是看图写话,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字数从以往的100字左右改为120字左右,给了学生更大发挥空间。并不难写,但想得高分也不易。

  在最后复习阶段,考生要坚持每天朗读英文10分钟,强化语感。很多同学成天做题,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其实,每天花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大声朗读、背诵,不仅培养了语感,同时可以复习单词、词组和句型,对做好听力、单选、对话填空及书面表达都大有裨益。

  昨天高考“二模”开考的是物理、历史和生物,本报继续邀请了资深教师进行了权威点评。

物理:计算题总体难度较大

(南京一中物理组副组长王越)

  本次物理“二模”考试难度较“一模”大,对考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处理数据、分析推理的能力,等效思维的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实验题重点考查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而计算题总体难度较大,考生应加快适应。

  在最后的冲刺复习中,学生要回归到最基本的概念上。教师要加强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关注上海等教改试验区的命题趋势。

历史:关注现实与热点问题

(中华中学高级教师林庆)

  高考“二模”历史试卷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与过去相比题量减少,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由过去的75∶75调整为69∶81。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试卷还关注现实与热点问题。如经济全球化、惩治腐败、对外开放、党的建设等。

  考生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应当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看书,要关注江苏地方史的复习。另外,建议考生适当看一看上海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卷。

生物:首次出现选做题

(中华中学一级教师张萍)

  高考“二模”生物试卷首次出现选做题。如第35题出现A、B两道题,让学生自主选做。另外,本次考试中强调了课本实验,如选择题第1题,将4个课本实验综合起来考查等。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可查找自己在审题、分析能力、表达方面的问题,选做有关试题,强化训练。另外还要回归课本,重点复习未掌握的知识。

  南京2006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已顺利进行。本报特邀南京部分重点高中的高三把关教师分析二模试卷并提出复习建议。

  数学:创新题是全卷亮点

  金陵中学高级教师周家宽

  试题遵循2006年《考试大纲》,突出考查数学能力与数学意识,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体现了以“死题”考知识,以“活题”考能力,加强了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创新题有第5、8、13、19等。其中第19题以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为背景考查实际应用问题,是本卷中的—大亮点。

  考查突出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重点考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第10题还考查了估算的思想方法。从考查内容上看,传统知识仍占主导地位,新课程的新增内容明显增多。

  复习建议:针对自己容易犯错的问题进行复习。可从现在开始控制每次练习的时间,选择与填空题控制在45分钟,而且要养成一次成功的习惯。答题不规范的话,建议每天仔细研究30分钟教材,按照书上的规范去表达、答题,这样至少能提高5分。审读差的话,可以建立一个“救命本”,把错题记录下来,并写上错因、正确解答及简要点评,在临考前抽时间反复看。

  在考试过程中,动笔做每道题前要注意三件事:条件看全没有、加工没有?目标确定没有?解题思路找到没有? 

  化学:注重考查科学素养

  南京一中高级教师彭小蓓

  本次试卷结构有较大变化,选择题由原来的74分改为60分,题量减少3题,非选择题总分调整为90分,题目增加了一大题。

  试题突出了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计算题注重创设情景,强调运算能力,不追求怪难。

  考试特别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实验题不仅涉及物质的性质、制备、检验、推断等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也重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的考查,还注重渗透化学与社会、环境的联系。

  所以,最后阶段仍要认真对待课本上出现的实验,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熟悉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特别要注意实验的成败关键、干扰因素,关注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

  复习建议:1.回归课本,全面整理基础知识。强化知识的记忆和整理知识脉络,反思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程度,查漏补缺。

  2.整理高考热点和基本题型。结合高考常见考点,并根据复习情况自主归纳整理小专题,进行针对性复习。

  3.回顾错题,重新审题整理解法。一定要把总复习以来所做的练习或考卷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错误原因。还要注意强化审题意识、重视书写规范,计算要有耐心和细心。

  4.适度模拟,把握考试的节奏。最后阶段显然不再适宜大量的训练,应以调整状态,整理知识为主,建议进行2-3次的模拟训练,包括一次高考仿真训练。

  地理:形式新颖强调能力突破

  南京一中高级教师、市高中地理学科中心组成员杨爽

  地理“二模”卷的题型形式更加新颖,也更加强调能力的突破,突出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信息量和开放度有明显增加。

  特点之一就是回答主观题时,思维要发散,打破定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很有新意,从书本也找不到答案,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地图读图能力也是考查要点之一。4-6题属于一图多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思维的灵活性。7、8两个小题是无图考图题,给出8条洋流并设问。

  考生必须脑子里有幅世界地图才能解答。同时,乡土地理成为高考的内容之—。

  “二模”卷从江苏省建设太阳能电站的原因、太阳能资源的优点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具有地方特色的江苏地理。

  复习建议:加强专题训练,熟练答题技巧和强化地理图表的判读训练。还要把握好以下知识线:一是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

  二是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

  三是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重组。

  四是结合人地协调发展,对各类人地关系的案例进行重组。

  五是结合地理技能,对相关图像、图表的判读规律进行重组。

  语文:考查灵活运用能力

  南京一中教师陈来香

  此次语文试卷较“一模”难度有所降低。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比较简单。字形的考查在“明信片”、“怄气”、“责无旁贷”这样3个常见词语上设置了错误项。我们平时要注意结合词语的意义来识记。病句的复习不仅要培养良。好的语感,而且要了解常见的6种错误类型。

  第二卷的文言翻译第三题较前两题稍难,文言翻译—定要注意结合语境坚持直译,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关键词。

  诗歌鉴赏考查的就句景、情、表达技巧3个方面。第三题诗人的心境应是“轻松愉悦”的,而非“孤独”、“冷寂”。不少同学理解出错。

  语言运用题出得很好,不仅贴近生活,而且内容清晰、要求明确,便于同学作答。

  19题的留言条既要注意格式,又要写出涨价、时间、带订单去提货这样几个内容,要点全、语言简是最大的要求。作文提供的话题较为宽泛,“繁”可理解为繁复、繁杂、繁琐;“简”可理解为简约、简明、简单。可写两者关系,也可写其中一方面;可写自然,也可写人生。

  复习建议:要好好掌握基础知识,扎实学好语文;要善于观察、思考,注意从生活中灵活学习语文。

  英语:难度适中试卷灵活

  南京一中英语教研组组长陈尚军

  整份试卷难度适中。最后一段材料即第18至20题稍难,尤其是第18题,需要学生根据两处信息进行数字转换,得出答案,有一处信息没有听到,就会丢分。完形填空可能是本份试卷中相对较难的一项。该题选用的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需要学生理清作者关于写信的观点这一主要脉络,否则解题思路容易混乱,导致丢分较多。

  阅读理解的5篇文章本身都不太难,生词率不高,但题目很灵活、巧妙。第二篇介绍出国留学的文章,有较好解题技巧的学生既可以准确解题,又能提高速度。对话填空是今年的新题型,部分学生不太适应。书面表达体现了这次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内容是看图写话,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字数从以往的100字左右改为120字左右,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复习建议:听力要进行高考适应性训练。建议重点听去年各省市的高考听力试题和今年江苏省其他各市的一模、二模试卷的听力题。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听2-5次,每次时间不须太长。对话填空解题关键是要对所给的对话有一个整体把握,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判断,确定单词;单词确定后不要忘了还要根据语法知识确定该词的完整、正确形式。

  物理:锻炼数理结合能力。

  南京一中物理组副组长,南京市06届高三物理核心组成员王越

  要注意到今年考试说明的变化,热光原共占24%,而不是往年的3个8%,因此不排除热光原部分出现计算题的可能性。实验题重点考查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第12题对电学实验的各方面考查得比较全面,难点在第(4)问,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等效思维。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等效电路,一种是等效电源。

  计算题总体难度较大。第14题是改错题,大多数同学会疏忽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和矢量方向的说明。第15题加了一个二极管后对电路分析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第16题将几何图形、物理图景、物理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这种复合场问题大都是一些分立场的常见模型组合而成,只要概念清楚,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方程即可。第17题要求考生对电磁感应的本质,即磁通量变化有深刻的理解,不能死记切割公式,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结合导数运算和能量转换才能解答。第18题从物理过程上看,棺对压轴题的地位稍显简单。在最后40天的复习中,要回归课本,仔细体会最基本的概念会使你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历史:关注现实与热点

  中华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林庆

  整张试卷粗看一下具有以下特点:①比较贴近江苏省2006年高考历史科目《考试说明》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导向,反映在题量的减少,与过去相比,将31道题减少为29道;从分数的分布来看,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由过去的75:75调整为69:81。

  ②命题指导思想更倾向于能力测试为主导,试卷更加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分析、表述等方面的能力。

  ③体现对上海高考试卷的学习借鉴,继续探索图文并茂,情景创设的命题风格。

  ④关注现实与热点,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与教育。如经济全球化、惩治腐败、对外开放、党的建设等。

  ⑤考查主干知识,内容覆盖较大。

  其次,细看一下,整张试卷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复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归纳起来有几点:

  ①重视基础。今年的《考试说明》对考查内容罗列得最具体,考生应当带着《考试说明》的要求看书。

  ②强化训练。注意题目不要太偏、太难,要尽量提高准确率,以便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将错题及时整理,反复操练,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关注江苏地方史的复习。

  ③调整心态。在仿真训练中注意下午1点考试的体能状态调整、应试心理调整。建议考生适当看一看上海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卷,特别注意一些命题立意角度新、能力考查得当的题目。


       来源:南京日报  金陵晚报
 共1页  1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