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今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结束后,陕西汉中洋县中学公布两起考生违纪替考事件。被查处的吴某和李某分别代替17考场的考生韩某和50考场的考生冯某参加了第一天的考试。据该县部分高二学生透露,替人考试的吴某是洋县中学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在高考前,有关部门接到举报称,该县中学为近20名成绩优秀的高二学生办理了准考证。
该县高考替考事件随后浮出水面。
据华商报报道,近日,陕西洋县替考事件调查组发言人柳晓明说,汉中市委、市政府已经责成相关部门成立了三个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据了解,洋县替考事件发生后,汉中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要求市教育局、市监察局和市纪检委会同洋县政府成立事件调查组,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但没有实质性进展。
至于警方介入调查的目的,柳晓明说,主要是加大调查力度,尽快查清事件真相,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但目前,由于部分家长顾虑重重,这使得寻找替考学生查实有关替考的情况变得困难,调查阻力较大。
●学生家长 替考生可能成为牺牲品
随着替考事件的败露,一位家长说,一些孩子替别人考试了,但直到现在,有关方面还没有公布替考事件的真相,所以,这些孩子以及家长还不知道在帮谁考试,不知是谁幕后操作替考。
因为一些替考孩子带给家长的信息是,参加今年的高考是老师给部分高二优秀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考虑到是锻炼,家长们也就默许了。但现在看来问题不是那么简单。说孩子为自己考?显然不太可能。因为孩子才上高二,不够高考的条件。为高三的学生考?自己帮忙了,还不知道被替考对象是谁。现在惟一能解释的是孩子在为学校考试,因为这些替考学生学习成绩都较好,提前参加高考,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但校方在替考事件败露后,却否认学生替考与学校有关。家长为此疑惑不解。
许多孩子的家长现在担心,参加替考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中,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弱势的,孩子可能成为某些操作替考事件的人的牺牲品。
替考事件对孩子压力很大
11日,记者与一名替考生的家长取得了电话联系。得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替考生的压力很大,准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这位替考生今年才刚满18岁。
接电话时,这位家长显得十分谨慎。记者表示想见见孩子时,家长立即说孩子不在家。关于替考的事,这位家长也表示出了自己的委屈。“月初,孩子曾经告诉我,学校老师让优秀的学生参加高考,给高二的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我觉得对孩子有好处,又是学校安排的,也就没多问。高考前一天,孩子到学校去了一次,回来后就说,老师让替别人考试。我当时就告诉孩子,替考跟做生意一样,风险很大。孩子说,自己也不想替考,可问题是骑虎难下。没想到第二天就出事了。”
●专家说法 相关人员涉嫌伪造证件罪
警方介入调查标志着事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西北政法学院副教授张西安说,两种情况下,警方可能介入调查,一种是有关人员违反了治安处罚法,另一种是涉嫌构成犯罪。学生使用了大批形式是真的、内容是假的证件替考,学校是脱离不了干系。大规模地去操作这种内容虚假的证件,责任人有可能构成刑法上的伪造证件罪。
张西安说,因为目前尚无关于替考的相关法律规范,所以警方介入,还不能肯定是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情况。至于替考的学生,带了伪造的证件,触犯的就是治安处罚法。
最新进展替考事件调查结果不日公布
昨天,一名姓何的汉中市民向记者反映情况时,质疑相关部门:洋县两个考点,4名替考生已经被查实,他们替谁考试了,应该不是一个难题,但为什么调查组至今没有公布调查结果?
昨日,记者先后电话联系汉中市外宣办主任、替考事件调查组发言人柳晓明、洋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正钢等人,询问被查出的高二学生“到底为谁替考”,均未得到明确答复。替考事件调查组发言人柳晓明表示,调查比较顺利,结果将不日公之于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