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定,会考是高考的入场券,会考通不过,就没有高考的机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日记者在石家庄市一些高中毕业班采访时发现,许多师生对会考制度不满。会考制度利多还是弊多?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否需要会考制度?
学生:会考华而不实
被采访的学生,大多对会考制度不满,认为这是一项“鸡肋”制度。石家庄市第43中学一名学生对记者说:“从实际考试的情况来看,会考很容易通过,因此,让人感觉是在‘走形式’。”许多学生认为,会考制度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并没有达到防止学生偏科的目的。
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参加过会考的同学对考试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等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们认为,会考中,有的学校监考严,有的学校监考松,还有的学校的个别教师竟然给学生“透露”考题。
老师:加重师生负担
一些教师明确表示会考制度应取消。石家庄市第9中学一位教师认为,现行会考制度弊大于利,首先,会考作为重复性考试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影响教学进度;其次,会考不过关不能参加高考,对学生造成压力;更重要的是会考的实际组织操作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种种弊端,使得会考存在的意义大大减弱。
石家庄市第42中学的李晗副校长说,会考制度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主要是能够防止学生偏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既影响了学校的课程安排,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会考制度走向何方
我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1990年正式实施。按规定,会考成绩不仅是高考的“敲门砖”,也是从事各种社会工作的文化水平证明。但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
2000年,上海市在全国首先废除了高中会考制度。2001年,会考的权力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区,随后,江苏省取消了高中会考不合格不能参加高考的规定;河北省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也在不断调整会考内容和组织形式。
在采访中,采访对象对会考制度的走向旗帜鲜明:反对方认为应该取消;赞成方认为要通过改革不断地加以完善。这一制度最终走向何方?相信各方都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