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 优生频频上钩
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布和实施,在考生中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市巴蜀中学某高三学生向《高考金刊》透露,自从自主招生政策公布以来,同学们都激动不已,为了各种获奖证书,为了填报各种申请材料而奔忙。甚至有的尖子班1/3的同学都去给自己报了名。这位考生说,“自主招生”对我们高三紧张而单调的学习生活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我们仿佛在穿过高考的隧道看到提前到来的光亮。如果不再在书山题海中挣扎,能在一大堆教授前侃理想侃人生,就能得到相当于20分的高考加分,能不激动吗?
机遇来临 如何抓住
自主招生的录取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2006年已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崔振华应《高考金刊》邀请,回忆了自己在清华大学冬令营的生活,并给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就这样走进清华
⊙ 崔振华
参加冬令营,是我迈进清华校门的第一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2005年的12月。
在这个冬令营里,我们学习了,考试了,成长了,有些人拿到了清华大学入读的门票,也有些人收获了经验与教训,失望而去。
我回想着那些日子,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冬令营里形形色色的讲座,比如2005年12月30日晚上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举办的“数学文化和信息技术”那一场,就让我获益匪浅。那天主讲的是计算机系的吴文虎教授,其主持的“程序设计基础”是清华大学首批9门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之一。
在讲座的提问交流阶段,有五位参加冬令营的同学分别提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的关系”、“如何学好程序设计”等问题,吴文虎教授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观点。当时我感觉,自己周围的竞争者真是藏龙卧虎啊。
在清华大学过2006年的新年是一件很兴奋的事。在综合体育馆,所有的考生坐在一起,忘记了考试带给我们的负担,那天我们观看了多部影片,比如《生死牛玉儒》、《神话》、《马达加斯加》、《史密斯夫妇》。在2005年的最后一分钟,校领导与现场几千名师生一起为新的一年祈祷祝福。倒数十秒之后,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一起迎接缤纷绚烂的2006年。我心里暗暗祈祷,期待一个美好而硕果累累的新年。
冬令营并不总是轻松快乐的,要知道,它可是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在冬令营一系列的考试中,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面试了。一直以来,“面试”在我心里是一个很严肃的词语(就像审问犯人一样),不过冬令营的面试不一样,评委们并不像考官一样表情冰冷。不管我回答得怎么样,他们都会面带微笑,亲切地问下一个问题。面试与其说是一次考试,不如说是一次交流。能坐着与清华大学的教授们交流,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在所有的面试题目中,有一道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老师问:“你往南走1公里,往东走1公里,往北走1公里,回到了原点,然后你看到一只熊,请问它是什么颜色的?”其实这道题目的重点不是在于熊,而是在于,那是什么地方,地球上那样向南、东、北各走一公里还能回到原处的点只有两个,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那么这个地方的熊,自然就是北极熊了呀,当然是白色的。呵呵,这道题目有意思吧。
作为过来人,我想对2007年的考生说,其实面试考察的重点不是目前所积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察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只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有自信并且确实发挥自己的实力,就可以了。
我相信你们能行!
自主招生 谁最受益
推行自主招生,为的是使高校能够根据自己的办学要求来选拔适合学校特色的优秀学生。那么,具体而言,哪些考生更能从中受益?根据记者的调查采访,不难发现,有三类考生最有可能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幸运儿”:
第一类是“特优生”,指在中学阶段一贯表现优秀,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据了解,每年高考总有部分成绩一向优异的考生,因种种偶然因素而导致高考“失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办主任杜传峰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不仅考生痛苦,高校也非常惋惜。他说:“对这类考生实行自主选拔录取,一方面可以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同时也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缺憾,使这些‘特优生’即使高考发挥欠佳仍然能够升入理想的大学。”记者在采访中得知,2006年被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海南学子吕书明,平时成绩数一数二,高考却发挥得很一般,只取得了769分的成绩。但因为他之前就通过了自主招生的选拔,所以仍成为了去年北大在海南自主录取的唯一幸运儿。
第二类是“特长生”,即在人文科学、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成绩优秀,具有较高能力的学生。“北大醉侠”、执教于北大中文系的孔庆东博士向《高考金刊》记者透露,在北大自主招生的过程中,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她对《红楼梦》非常熟悉,面试时提及《红楼梦》相关细节滔滔不绝,能历数国内外各位红学大师,对各种红学论著及观点了如指掌,以致于主考官都不敢再往下问……其红学知识,已经超过了现今大部分的中文系本科生,于是各位面试考官毫不犹豫地为该生发放了通行证。这位才女在大二时就开始在北大校园里举办红学讲座。在自主招生制度刚试点的2001年,有一位叫胡铃心的福建考生,从小热爱航空科学,高中时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福建省曾授予他“小发明家”称号。但他的高考总分却比福建省重点线低8分,比志愿学校南航的录取线低了许多。最终,南航将其破格录取到该校的航空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全国重点学科)。进校不久,这位高考成绩最差的学生很快就成了年级专业素质最好的优秀学生。
第三类是“特强生”,即在中学阶段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很强的学生。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明确表示:“我们要找的正是那些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孩子们,这对于中国高校自主选择真正要培养的人才是一项尝试。”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王莉宏同学也提到,之所以顺利通过考试,原因在于她高中阶段没有偏科,各门学科基础都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