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教育频道正在直播的2007年高校招生系列访谈节目。各高校招生计划及招生简章已于近日陆续出台,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王燕老师,为广大考生及家长解答高招方面的问题。王老师您好,欢迎来到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
主持人:首先请您给网友简单介绍一下清华大学的学校概况。 王燕:自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96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不息的努力。
优越的育人环境
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场”、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清华还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术支撑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校图书馆及人文、经管、法律、建筑和美术等专业图书馆组成,馆藏总量已经达到400多万册(件);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国内最优越的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条件。目前,清华大学有各类实验室17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
综合性的学科布局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等13个学院共54个系,成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拥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工科专业继续保持明显优势的同时,理科专业迅速发展,在物理、数学、生物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清华的文科发展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聘请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教师,以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方向。
一流的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素有“大师之园”的美誉。截至目前为止,学校共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4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0人)共64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93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0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目均居国内高校首位。
同时,学校通过设立并实施“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讲席教授制度”等,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国际著名教授及学者到清华工作。
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在本科生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分制,使得学生可在培养方案框架之内为自己定做“个人学习计划”,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学校还在教学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面向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2003年开始设置的由院士或知名教授主持、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探讨、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为大一新生提供与名师、教授面对面探讨科学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机会;为大一新生精心设计的“英语夏令营”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了外语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名师上本科讲台”则是清华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目前有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亲自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校长顾秉林等多位院士、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教授均开设新生研讨课。
清华大学开放式的一流大学建设还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目前,清华大学已经与海外17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交流、合作和互派师生等。
此外,清华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艺术、体育教育蓬勃开展。校内的各种培训、讲座、报告会、演出、展览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同时,清华大学还有着良好的体育传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激励着一代代清华人。校内体育设施齐备,为同学们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条件。以“马约翰杯”为代表的系列体育竞赛开展广泛,项目众多;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万人队伍中,有6500人是清华学子……
雄厚的科研实力
清华大学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清华大学是国内科研经费最多的大学,2005年高达13.88亿元人民币;根据2005年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清华大学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一位,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多名师生在引用率极高的《Science》和《Nature》杂志发表论文,得到国际主流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完善的奖励和资助制度
清华大学郑重承诺: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在2006年入学的新生中,凡是提出申请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100%受到了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也100%地得到了解决。
1.新生报到前
入学补助。如果新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不能提供到学校的路费,新生可以与学校学生处联系,申请入学补助。核准后,学校会及时把入学补助寄到新生家中。
学生处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学生处 清华学堂1203A室,邮编:100084。联系电话是010-62782028,传真010-62789640,电子邮箱地址是:xscswb@tsinghua.edu.cn。
2.新生报到时
绿色通道(临时贷款)。学生入学时,即使没有带任何钱,仍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自1998年起,学校将临时贷款的发放与迎接新生工作结合起来,在全国首创了“绿色通道”,帮助因各种原因无法交清学费的学生及时办理报到手续。目前,新生在报到时可以申请最高额为6500元的无息临时贷款。2006年,共有1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在报到时顺利申请了临时贷款。
3.新生入学后
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学校认定后,可以申请助学金。助学金是无偿资助学习刻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形式。目前,学校已经设立了100余项不同等级的助学金,每年有近三千名经济困难学生获助。资助金额根据学生经济困难情况,为每人每年1000元―12000元不等,全年共计给本科同学发放助学金700余万元。
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进行一定财政贴息的政策性商业贷款,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上学期间经济困难的主渠道之一。学生在入学报到后,学校将统一安排办理申请贷款手续。大一学生可以一次性连续申请4年,每年申请最高额为6000元,可以选择还款年限,最长可以在毕业工作后六年内偿还贷款本息。
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助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来偿还临时贷款。通常新生在第一学年都能够归还临贷,且归还的手续较为简单。另外,高考或竞赛成绩优异的新生,可获得最高额度为5000元的新生奖学金。
4.第一年寒假后
勤工助学。新生从第一个寒假开始,就可以申请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学校鼓励学生自立自强,通过自己课余时间的劳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每年学校通过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发放的工资超过400万元。勤工助学岗位由图书馆、物业中心、保卫部、机关部处等校内单位,每小时提供8-10元报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小时再补助4-6元。2007年寒假,勤工助学同学人均获得报酬1300余元。
在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中,学校不仅提供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给予感情和思想上的关心。学校通过业务培训、集体活动和评优奖励等方式,加强勤工助学的队伍建设,使同学们在劳动中锻炼能力、广交朋友,帮助同学们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
5.大二年级
奖学金。升入大二年级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申请奖学金。目前,学校设立的奖学金约100种,包括特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0元)、综合奖学金、10余种单项奖学金。目前,在校生中超过1/3的学生可以获奖。同时,对于因基础较差导致成绩相对较低但学习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申请学习进步奖。此外,部分院系还设立了院系一级的奖学金,用于奖励和资助本院系的优秀同学。2006年全校本科生获得的奖学金总额逾千万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奖学金的情况比较普遍。
6.日常生活
困难补助。困难补助是政府和学校专门为特殊困难的学生设立,主要用以解决突发性的临时困难(如对受灾地区学生、家庭遭受突然变故的学生的补助),另包括冬衣补助、假期交通补助、教材补助等。每年学校发放困难补助超过100万元。
临时贷款。从2006年起,因为突发事件临时出现经济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学期中的任何时候向学生处提出小额无息临时贷款的申请。
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清华大学秉承着培育“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科学家、学术大师、文坛泰斗、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一代代校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贡献使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蜚声中外。
近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们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面对未来,他们可以选择:读研、就业、出国、创业……,清华学子的发展前景可谓广阔。
随着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读研成为清华学生的首选。目前,一半以上的同学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其余选择就业的同学,其就业单位主要有: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等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名列世界500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内外金融单位;中石油、中石化、航天科技、东风汽车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今年的招生计划情况。
王燕: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原则,清华大学2007年普通本科招生人数与往年持平,总数不超过3300人。
主持人:学校专业级差是怎样设置的?
王燕:清华大学各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专业分数级差”。专业级差确定的原则为:选择不同的专业分数级差,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志愿满足率,以当地所有达到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上的考生志愿满足率最大为标准的专业级差确定为最终的分数级差。“专业分数级差”的选择范围一般在3-5分左右。报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务必注意,临床医学专业仅招收有本专业志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接收调剂专业志愿的考生。 主持人:学校有哪些特色专业?哪些国家重点学科?
王燕: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概念,就是何谓特色专业?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可以说,每门专业的设置都是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的,也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所以,很难这样简单地列举什么专业才是特色专业。
截至2006年,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9个。具体如下:
数量经济学 (经济学)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设计艺术学 (文学) 物理电子学 基础数学 (理学) 电路与系统 应用数学 (理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理学 ) 通信与信息系统 原子与分子物理 (理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凝聚态物理 (理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理学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生物物理学 (理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 固体力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流体力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城市规划与设计 机械设计及理论 结构工程 车辆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光学工程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 水工结构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化学工程 材料学 核能科学与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工程热物理 核技术及应用 热能工程 环境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电机与电器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技术经济及管理 (管理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注:学科门类后未标注者均为工学门类。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学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体系。
王燕:清华致力于“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将来能够影响和推动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骨干力量。
实行“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模式,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的关键还在于大学教育仍然要进行专业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又有良好的专业实践,毕业以后才有强劲的职业竞争力和高起点的事业发展后劲。
注重因材施教,为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好的条件。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多元化的。学校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不同的成才途径,使他们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尽力提供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成才路径。在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举办各种试验班等不同的培养模式,如数理基础科学班、软件科学班、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等着重给那些学业优异、素质全面、特点突出、个性鲜明等不同的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求学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学校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将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学校也为尽力为学生提供科学高效的研究型教学支撑环境。
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包括师资力量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学生来源的国际化等多个方面。例如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国际班)专业,其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全方位打造国际化人才。该专业将有50%以上的课程实行英文教学,50%以上的学生将来拥有出国交流的机会,50%以上的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者工作的经历。此外,目前国家和学校业分别也设立了专门的项目,资助拔尖学生出国深造。今年清华大学第一批已经推荐了160多名优秀学生,将要到哈佛大学等名校深造或联合培养。
注重实践教育,倡导顶天与立地并重。实践教育是清华育人的优良传统,它既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科研方面,许多学生参与到教师承担的国家的重大课题的研究中,或者自己独立申请课题,在参与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社会活动方面,清华绝大部分学生在院系或者学校参与或者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或者从事志愿者活动,在团队中锻炼自己的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为他人、集体、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社会实践方面,清华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深入社会各界,包括学校、企业、农村等,去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倡导成才与成人并重。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这是许多清华毕业生回顾母校生活时所发出的感慨。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四育并重的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社会工作、各种社团、体育活动等,鼓励学生谐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清华大学对学生的关心是全方位的。例如为了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定期对学生的饭卡流量进行检查,对每日流量少于一定标准的同学,要及时给予帮助。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清华大学对学生人性化关怀的表现。
主持人:网友梁茂伟问道,今年清华大学将增加经济与金融/化学生物学/工程管理3个专业,请问增加的专业招收多少人?
王燕:今年清华并没有增加新的专业,只是在招生专业名称上有所变化。为了促进教学模式与国际全面接轨,2007年清华经管学院不再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招生,首次以“经济与金融专业(国际班)”(含保险方向)和“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两个专业进行招生,文理兼招。化学生物学和工程管理是我校新增的本科专业,但在招生时很多专业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化学生物学和工程管理在本科招生中并不是直接的招生专业名称。至于各专业招生名额,各省的情况不同,请大家注意登陆我校本科招生网了解相关信息。
主持人:请问学校录取规则是怎样的,是否招收二志愿的考生,有没有什么条件,分数上有没有一个大概的参考线?
王燕:高考录取时,依照我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计划,按照报考我校学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可以保留一定的机动名额,用来调整各省区报考清华大学的不平衡性。某省能否增加机动名额,要看当年各省以及当地报考清华的总体生源情况等。增加的机动名额与原招生计划一起,确定最终的调档线。被清华大学调档的考生,如果体检和政审合格、专业服从调剂,单科成绩在及格线以上,并符合相关录取条件,退档的可能性比较小。进入调档的考生,一律按考生的高考实考分数由高到低进行专业录取。
从往年的录取来看,一志愿报考我校的生源非常充足,招收一志愿考生已经可以完成我校的招生计划。
我校在本科招生网(www.join-tsinghua.edu.cn)上公布了近几年我校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可以作为参考。 主持人:网友许逊问,清华大学近几年相对冷门的专业有哪些?
王燕:“冷门”与“热门”专业是相对而言的。要以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所谓的专业冷热问题。我们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是应该以自己的兴趣和国家未来的需求相结合为出发点,同时考虑个人的实力来选报。今天看似“冷门”的专业,在未来的几年后很可能会成为“朝阳”专业。
主持人:网友凤尾龙问,清华有几个校区?大一新生是住在清华园么?真希望能跟学长们近些。另外,住宿情况好么?
王燕:清华只有一个校区,清华的本科生全部学习、生活在清华园这个校园里。目前,清华的本科生入住清华的紫荆学生公寓,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四个同学一间宿舍,每八个同学共用一个客厅。宿舍内有电话、电视、空调接口,学生在宿舍内就可以上网。宿舍楼每层都有热水供应,可以饮用、洗澡。
主持人:网友拿铁问,学校的学风和学习氛围真的如传说中那么好吗?
王燕:“学在清华”已经充分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如果有机会到清华来,你可以在清晨6点钟就到图书馆门前看看有多少背着书包等着开门学习的同学,你可以在晚间到各个教学楼走走,看看要找到自习的座位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也可以在春节的时候转转校园,看看自习教室的灯光是不是还在亮着。看过这些之后,你就会知道,“学在清华”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清华人踏踏实实做出来的。
主持人:网友最后70天:请问学校今年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情况?
王燕:今年我校在北京,理工科计划招生298人,文科计划招生21人。
主持人:网友张晓晗问,清华大学今年在安徽招不招文科学生?数量是多少?
王燕:今年我校在安徽省文科计划招生10人。 主持人:网友柳野刀:我很向往大学的社团,请问老师清华的社团都办得怎么样?
王燕:目前,清华大学的学生社团协会有100多个,涵盖科技、体育、艺术、人文社科、公益等众多领域,注册会员接近20000人次。在每年全校评比的“十佳协会”中,涌现出了绿色协会、山野协会、对外交流协会、影视欣赏与评论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等一批优秀社团协会。 主持人:录取的批次如何划分?
王燕:请在填报志愿时,参考各省招办确定的录取批次。 主持人:网友杨利伟2号问,清华在专业录取时考虑加分吗?
王燕:专业录取以实考分进行。 主持人:网友激扬人生问,学校招生的时候,对复读的学生和应届的是否一视同仁?我一定要考上清华!
王燕: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要求考生是应届英语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应届考生。国防生仅招收20周岁以下的应届毕业生。其他专业对应届生和往届生同等对待。
主持人:网友来日方长:哪些学科的出国机会会多一些?基础性学科会不会难出国?我很喜欢数学,可也很想出国……
王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工类专业相对出国比例比较大,文科类专业出国比例较小。基础性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出国机会应该很多。
关于出国的问题,可能还是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出国,尽量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国内发展也大有前途。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决策。
主持人:网友铁蛋妈问,2006年清华本科生的就业率怎么样?看到新闻说清华的学生都有去修自行车的,作为家长我很担心。
王燕:清华大学学生拥有乐观的就业前景。清华毕业生多年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社会对清华毕业生的需求一直强劲不衰。清华大学不仅注重“专业训练”,而且普及“通识教育”。对用人单位连续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清华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数理基础、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清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潜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9月1日,我校2006年3100余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一半以上的同学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其余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参加就业和创业。从就业地区看,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高。其中包括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如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领军代表的联想、华为等;以银行证券机构为代表的国内外金融单位,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航天科技、东风汽车等;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批毕业生志愿投身到国防、军工企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由于清华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好的创新能力,毕业生除了在校内继续深造外,还有许多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或学校推荐而到国内外其他一些高校就读,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
你所提到的修自行车的事情,可能要仔细看一下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清华博士修车确实如他本身所说,是自己主动放弃每个月6000多元的固定工作之后做出的个人创业的选择,不是找不到工作无奈中选择的结果。此外,我个人认为修自行车仅是创业的载体,积累商业经验和资本基础也许是主要目标。当然,在创业过程中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也是非常可贵的。
主持人:网友天使爹:新生到校后,如果专业觉得不合适,可以调换专业吗?有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王燕:清华大学不断发展和创新教育理念,本着“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理念,在逐步推广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模式,通过开设新生研讨课、举办SRT等课外学术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跨院系和跨专业的研究和学习外,学校也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入校后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第一、清华大学实施学分制,从固定的专业课程设定发展到多个课组(program)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一定程度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按院系(或大类)招生的专业的学生在本院系内部的专业方向上实行双向选择。 第三、新生开学后,软件科学实验班、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等专业,面向校内新生选拔学生,为刚入校的学生再次提供一次选择机会。 第四、低年级本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后,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等申请转系或转专业学习。 第五、学校部分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一部分可以攻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可以选择跨学科或学科方向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清华大学的奖学金多吗?都有哪些?对于特困生有没有什么政策?学费有增加吗?
王燕:目前,学校设立的奖学金约100种,包括特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0元)、综合奖学金、10余种单项奖学金。目前在校生中超过1/3的学生可以获奖。此外,部分院系还设立了院系一级的奖学金,用于奖励和资助本院系的优秀学生。
多年来,学校一直郑重承诺并切实履行下列诺言:不让一个勤奋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从2006年8月起,学校开始实施新的经济资助体系。在去年入学的2006级新生中,凡是提出申请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100%受到了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也100%地得到了解决。学校通过入学补助、绿色通道(临时贷款)、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困难补助、临时贷款等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今年学校的学费为5000元/学年;软件学院前两年学费与学校学费相同,从第三年起学费为13000元/学年;美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学费为5000元/学年,艺术设计和造型艺术专业学费为10000元/学年。
主持人:请老师介绍一下学校的开放日、咨询电话和学校的网址。
王燕:我校开放日已于4月15日举行。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10-62770334,62782051 清华大学网址:www.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网址:www.join-tsinghua.edu.cn
主持人:新生入学要军训吗?多长时间?身体有特殊情况的能要求不上吗?
王燕:新生入学后有军训。时间为3周。军训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如果身体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缓修,第二年再参加军训。
主持人:感谢来自清华大学的王燕老师给人民网考生网友详尽细致的解答。感谢网友们的热情参与。下次高招访谈,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