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类文明、展示当代教育!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京ICP备05058824号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 国家教育信息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正文
访谈实录:中国政法大学招办老师谈07高招
www.modedu.cn 2007-5-13 15:10:00 来自: 人民网 [字号:  ]
  主持人:人民网教育频道非常荣幸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高招办的晏鸿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人民网教育频道的高招访谈。首先请您给网友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政法大学的学校概况。

    晏鸿:我们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院校,兼有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也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我们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由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钱端升先生是我们的首任院长,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们学校现已拥有两个全国人文社科研究重点研究基地,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我们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兼有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211工程重要建设学校,我们学校拥有两个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及18个博士点,45个硕士点,17个本科专业,其中我们法学专业的教学,研究领域涵盖了法学所有二级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我们学校目前有权自主设置本科专业,自主选拔录取本科生和文艺特长生,我们的校区有两个,一个是在学院路那边,是我们的研究生院,在海淀区蓟门桥,另一个是我们的本科部,所有的本科教学全部在这边,是昌平校区,地址是昌平区府学路27号。

    主持人:下面请您介绍一下政法大学今年的招生计划情况
    
    晏鸿:关于招生计划,这个我们已经向社会公布了。2007年我校本科总计划2000人,各省份考生如果想报考我们学校,可以上网看一下我们校园网上公布的分省招生计划。网址是zsb.cupl.edu.cn
    
    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的专业级差是怎样设置的?
    
    晏鸿:关于专业级差,我们学校各个学科之间没有专业级差,所以报考我们学校的考生,在填写专业志愿的时候,就按喜欢程度,您想上什么专业,就填在前面就行。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政法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晏鸿: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共有6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第一个是基准培养模式。就是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学生可以在分制6年内完成学业。基础学制是4年,毕业时获得本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第二个院内通识培养模式,这个学制也是四年,主要是在我们两个学院里面实行,一个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另一个是商学院。入学的时候,政治学类、公共管理类的学生进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这两类学生进入商学院,这个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一年半通识课程以后,根据考核和学生的志愿,政治学类学生在政治学与行政学和国际政治专业中选择自己的专业。公共管理类的学生,在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当中选择自己的专业。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在工商管理和国际商务专业当中选择。经济学类直接就是经济学专业了。选择院内通识培养模式的学生,在大学第三年,就是三年级的时候,仍可以选择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
    
    这个地方提到的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是我们学校第三个培养模式,它的学制为五年,就是符合规定条件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可以选择修读双专业、双学位,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毕业的时候,学生可以获得两个专业学习经历的毕业证书和两个学位证书。如果这个学生选择修读的两个专业属于同一个学科门类的话,获得一个学位证书。如果要是在考取我们学校的时候,分专业,可能有些考生没有录取到自己想要的专业,在录取的时候,还可以有选择另一个专业的机会,还可以弥补一下以前的遗憾。

    第四个也是很有特点,是双学位加硕士连读培养模式,这是在我们的德语专业和英语当中实行,德语专业实行五年双学位和两年硕士连读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前五年学习德语专业和法学专业这两个专业,完成学业后,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两个本科专业的学位,经过考核,合格者进入我校中德法学院攻读中德比较法方向的研究生,学业为两年,完成学业后,我们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英语专业稍微有一点点不同,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综合考核并且择优选拔十名同学进行双学位培养,在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两个本科专业的学位后,进入中美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方向就是中美比较法方向。

    第五个是我们的特色专业,就是法学专业培养模式。法学专业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专业,就是说这个专业招生人数占我们所有的专业招生总数的近60%。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我校四个法学院分别是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学习,这四个学院他们设置的通时课程和20门左右的专业课课程是统一的,占法学专业90%以上的学分,因此保证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法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也不受本科所在学院的限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深造。

    高考的时候,被法学专业录取的学生,在分学院的时候是根据各个学院的师资规模、学生的规模,将学生随机分位四个法学院学习。
    
    最后一个培养模式是我校的国内(境)外名校交流交换培养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为了丰富我们学校本科生的学习经历,学与国内(境)外名校签订了交流协议,学校选拔学生到对方的学校学习,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国内名校交换交流培养实施办法,对学生所修课程取得的学分予以认定。以上就是我们学校的六种特色的培养模式。

 共2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信息
 ·2008年高考加分标准及照顾对象确定 最多加20分
 ·广东关于公布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单考专业的通知
 ·广东:关于星海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及有关普通高校艺术类特殊专业单独组织术科考试的通知
 ·2008年全国各高校招生政策变化解读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河南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
 ·详解2008年全国高校小语种招生政策
 ·教育部:08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
 ·2008年小语种报考政策详解
 ·安徽08年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政策详解
2008年研究生招生 2008年艺术招生 自主招生 高考报名
  教育新闻
·加码AI的2019:百度AI寻人携手权威机构帮
·2019“AI+公益”最前沿:小度智能音箱又刷
·花粉年会最大惊喜,华为阅读多重大礼回馈
·第4届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暨视
·为孩子教育筹划,“不计成本”并非最佳选
·IEA协会携手多家院校机构培养国际化人才
·与时俱进,做好近视防控——中国视光学发
·虎课网首届深圳线下活动“嗨设计“圆满结
·IET合作期刊High Voltage出版三年即被SCI
  高考
·"千校万岗"2019大学毕业生成长计划发布 为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级
·2019年河北省高考音乐类专业统考1月6日起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级
·201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美术类省级统考成
·“津课联盟”成立29家高校共创“金课”
·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表演(时装表演艺术)
·常州大学2019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招生简
·东南大学2019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
·常州大学2019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校内考
  考研
·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
·重庆各大高校研究生扩招最大增幅达50%
·大同大学通过学位核查2019年研究生正式招
·江苏省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
·研考前百天做什么?
·北京市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
·上海市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工作实施
·2019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在陕考生选择报
·2019年陕西省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报
·2019年云南省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
  新闻图话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院校信息
·内地高等教育展在港举行 逾百所院校参与免
·华侨大学2019年面向澳门地区本科招生简章
·华侨大学2019年面向香港地区本科招生简章
·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招
·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香港免试入学招生简章
·香港中文大学明年在鄂招生14人
·香港大学2019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
·海南大学明年将有80余个专业面向澳门招生
·北京大学2018年物理金秋营报名通知
·北京大学2018年数学金秋营报名通知
  留学
·申请德国大学录取看三方面
·新西兰优势专业有哪些
·2017年出国留学、回国服务规模双增长
·中国成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专家支招巧治家
·英国八大艺术类专业受欢迎
·英国八大艺术类专业受欢迎
·荷兰奖学金信息可在线查 
·学生办理签证前莫背答案
·赴美留学生首超30万 本科生首超硕士生
·澳大利亚 打工度假签证9日申请


网站介绍 网站导航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加盟合作  诚聘英才
copyright:2005-2022 版权所有未经教育信息网书面同意,本站所有内容、信息不得转载。 向上
北京经典互动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E-mail:modedu@163.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京ICP备0505882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246
北京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