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招系列访谈之――北京林业大学 |
|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教育频道正在直播的2007年高校招生系列访谈节目。各高校招生计划及招生简章已于近日陆续出台,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穆琳,为广大考生及家长解答高招方面的问题。穆老师您好,欢迎来到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
主持人:首先请您给网友简单介绍一下北京林业大学的概况。
穆琳:关键词一:综合实力
北京林业大学于1952年正式建校,历史前身是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林科,现隶属于教育部,1960年国家确定的63所重点大学之一。经过55年的发展,学校如今已经形成了“三个国家重点建设,两个学校中心工作,一个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思路。三个国家重点建设:一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二是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校,三是国家56所有研究生院重点建设的高校。两个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一个人才培养理念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可以说北京林业大学是中国林业和环境教育的最高学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二:学科体系
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的26个一级学科。是一所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有52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73个硕士点,35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学位专业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有1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关键词三:师资力量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5人。
现有专任教师948人,其中正副教授492人,博士生导师134人,硕士生导师282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北林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可自主设置硕士学位的高校。
关键词四:科研实力
学校科研实力突出、科技成果显著,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863”、“97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国家重大科研课题522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五: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理念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特别强调基础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和技能课的设置。实行选课制,开设辅修专业,建设就业实习基地,强化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自1952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出了5万多名毕业生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部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在内的13名两院院士。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连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
关键词六:地理位置
学校地处中关村规划园区的核心位置,与毗邻的学院路16所高校形成教学共同体,有丰富的校际选修课、辅修专业供学生跨校选课。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今年的招生计划情况
穆琳: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在全国招收本科生3300人,其中理科2740,占83%,文科560,占17%,在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52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招生。招生类型有:普通本科、外语类、艺术类、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选拔录取、保送生、民族预科生、国防生等,类型趋于全面化。
网友:请问学校今年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情况是怎样的
穆琳:北林大今年在京招收390人,其中文科生55人,理科生335人,共有49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在京招生。 网友:请老师介绍一下今年的国防生招生计划
穆琳:我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为武警部队定向招收培养国防生,学制四年,入学后享受国防奖学金,毕业后统一安排入伍,到武警部队工作,授予武警中尉警衔,定为副连级,第一任职为基层中队副连职排长。只招男生,共有120个计划。详细招生计划请在北京林业大学招生网上查询。
网友:请问老师,今年新增了哪些专业,增加的专业招收多少人?
穆琳:2007年我校新增设数字媒体艺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两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均为60人。
数字媒体艺术时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艺术设计为依托,将严谨的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电工、电子、电器、电力技术,具备控制理论、检测仪表、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与系统工程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电力电子、电机拖动、自动检测、电子仪器、过程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及管理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科研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网友:学校有哪些特色专业?
穆琳:北京林业大学拥有52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 “特色”专业,比如园林、城市规划、生物科学、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草业科学等等。这些专业带有鲜明学校特色,学科实力较强。比如城市规划和园林这两个专业,所依托的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国内唯一的两名关于园林方面的院士,都在这个学科。
第二类叫做传统专业,指一些办学历史比较长、优势明显的专业,比如我们的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木材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办学历史均在50年以上,积累了深厚的学科基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专业自身的改造和建设,比如增加了与环境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些方面的内容,老专业焕发出新活力。
第三类专业就是新型专业,所谓新型专业并不是说新设的专业,而是指社会需求比较旺盛的通用类专业,比如国贸、金融、计算机、法学、心理学、英语等等。有的考生可能会有疑问,林业大学开始的这些专业是否都和林业有关?实际上不是的,这些专业和其他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都是基本一样的。这些专业录取分数较高,就业形势良好。所以说林业大学并不是仅仅培养林业方面的人才,它涉及的学科门类非常多,考生的选择面很广。
网友:学校有哪些国家重点学科?
穆琳:国家级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林木遗传育种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林业经济管理、林产化工加工工程、森林经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北京市重点学科: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
网友:能不能介绍一下学校是怎么培养学生的,有什么教学模式吗?
穆琳: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注重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的培养重点之一是为其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实施精英教育。
三种激励机制,扩宽学生选择空间
第一、有一些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并不是非常了解学校中的各类专业;或者在入读大学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对于这些学生,学校实行二次专业选择制度。对于学习成绩优秀和综合评价优秀的学生,在大一学年结束允许其中30%的学生有资格申请重新选择专业,给优秀学生成才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
第二、高考分数高出本省(市、区)重点线100分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入校后可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
第三、优秀学生实行免试推荐研究生制度,每年免试推荐研究生人数均在本科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5%左右。国家理科基地班的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50%左右,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17%左右。
六项教学改革措施,彰显“厚基础、宽口径”
第一、理科基地班:学校的生物学专业是教育部设在我校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理科基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理科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 招生时,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按生物科学类招生,学生入学后一年级不分专业,第一学年结束后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组成“基地班”即生物科学专业,其余学生就读生物技术专业。“基地班”学生全程实行滚动分流管理,基地班学生一次就业率达100%,优秀基地生被免试推荐或考试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平均70%以上。
第二、梁希实验班:为培养一批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培养方案,我校设置“梁希实验班”。实验班分文科类和理科类两个班,每班30人,从2007级入学新生中遴选产生。实验班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实行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和基础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发展。
第三、主辅修制度:学校实行主辅修制度,鼓励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修读另一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的课程同时开设,不延长学制。毕业时,学生可根据需要按主修专业或辅修专业就业。目前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艺术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法学等7个辅修专业。
第四、弹性学习机制:学校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逐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允许学生提前毕业。
第五、跨校选课
学生可在16所教学共同体院校进行跨校选课。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务处联席会(简称“教学共同体”)为联席会各成员院校的学生开设了涉及文学、艺术、体育、自然学科等学科领域的95门公共课(其中有一门网上课程)和4个辅修专业。全部实行网上选课、网上管理。为方便学生选课,校际公共选修课全部安排在双休日上课。
第六、双语教学
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其语言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截止到2006年11月,全校共开设双语课程81门,其中生物类、信息技术类、金融财经类、法律类专业开设双语课程23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0%。近三年来,学校每年聘请国外专家做专题讲座,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
共2页 1 2 下一页 |
|
 |
 |
|
 |
|
|
|
 |
 |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
 |
 |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