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填报志愿重要的是了解本地招生情况? |
|
|
31、问: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与考生志愿填报的关系?
答: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实施“阳光工程”,力求让招生工作的细节都能充满阳光。公开了,就透明了,避免了招生背后写条子、通路子、找关系、开后门等不正常的暗箱操作,其好处是:从大的方面看,维护了受教育权利、防止了腐败、稳定了社会、完善了高校自我约束机制;从小的方面看,考生不必再考虑招生背后写条子、通路子、找关系、开后门等不正常的暗箱操作,而为保险在高考志愿填报学校和专业时多留余量了。
32、问:全国高校2007年的招生形势如何?
答: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950万。如按其增长率预测2007年高考生将可能达1050万人左右,而2007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增长率仅为5%,总数为567万人,其录取率可能仅为54%左右,比2006年又有所下降。全国的招生形势非常严峻,广大考生和家长都务必要清醒地看到这一点,不要片面地、草率地进行志愿填报。
33、问:为什么说重要的是详细了解本地招生情况?
答:为什么强调详细了解当年本地区的招生情况,比之全国的要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实行属地化管理并负责组织实施。所以必须详细了解本地区今年共招生多少人?其中文史类、理工类(有的地方包括外语类)、特殊类(包括军警、国防生、艺术生、体育生等)各招多少人?本地院校招多少人?外地院校在本地区招多少人?每一类院校(重点、一般、大专)各招多少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招生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调查过去(至少前3年)本地区高校录取新生的形势。每年的录取率是多少?(每年有多少考生参加了高考,录取了多少人?)还要了解每年本地区文、理、特三大类各录取了多少人。再看自己所报的科类(如理工类)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各录取多少人,等等。
34、问:录取工作中一般采用何种志愿投档方式?
答:由于招生高校众多,招生人数成千上万,有的省考生人数多达70万以上,这么大的数量,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既要保证有序的工作秩序,又要保证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录取工作中采用何种志愿投档方式就显得很重要。而志愿投档方式一般常用的有两种,即
排序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和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目前绝大部分省市区第一志愿都采用排序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仅有湖南省、江苏省等第一志愿采用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等省在第二志愿采用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
35、问: 什么是排序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呢?
答:排序志愿即是录取投档时,省级招办按考生所报志愿学校排队,有几所学校就排几条队。当考生成绩无法上第一志愿高校时,就看第二志愿高校的第一志愿报考情况,如果不足,再接收第二志愿,依次类推。排序志愿强调的是志愿优先的原则,有利于宏观掌握高校的上线生源情况。志愿优先,即为第一志愿优先,皆因第一志愿首先投档形成。
举个例子,湖北甲考生在2006年高考成绩为559分,本科一批的前三个志愿依次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级招办先把所有第一志愿填报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考生(成绩在本科一批控制线上)进行排序,再从高向低并按一定比例(通常为计划数的120%)投档。如果甲没有达到华中科技大学的调档线,则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否第一志愿满额,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志愿不满时(如计划招生500名,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为450人),甲才有被投档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机会;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志愿满额的话,甲第二志愿也就无法录取(当然须看是否符合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条件,本例不符合)。然后就接着看第三志愿所报学校情况,等等。 |
共1页 1 |
|
 |
 |
|
 |
|
|
|
 |
 |
高额学费=背着孩子上学 |
研究生求职 救血癌妹妹 |
 |
 |
学生头发长老师见识短 |
大学生翻拍"建国大业" |
|
 |
|